词语:广州珐琅,语音朗读:热度:796

词语广州珐琅拆分为汉字:

字的拼音、笔画、偏旁部首、笔顺、繁体字,字字源来历,字演变

……

州字的拼音、笔画、偏旁部首、笔顺、繁体字,州字字源来历,州字演变

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,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(后多用于地名):~县。杭~。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: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~。……

字的拼音、笔画、偏旁部首、笔顺、繁体字,字字源来历,字演变

……

字的拼音、笔画、偏旁部首、笔顺、繁体字,字字源来历,字演变

……

 

查询词语:广州珐琅

汉语拼音:guǎng zhōu fà láng

近义词:广珐琅珐琅

 

词语广州珐琅基本解释

广州珐琅,亦称画珐琅,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、法国、荷兰三国交界的佛郎德斯地区,自清康熙年间传入广东,称其“洋瓷”,宫中则称其为广州珐琅。广州珐琅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的过程。20世纪80年代初,广州珐琅工艺与景泰蓝工艺有机地融合与一体,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,命名为“中彩珐琅”。2009年,广州珐琅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2010年,广州珐琅又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 

词语广州珐琅百科解释:

珐琅概述

珐琅曾被誉为“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”,如今,相较名声在外的“广彩”,却悄然离开人们视线。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,又称“洋瓷”,一般特指铜胎画珐琅,即在铜胚上绘彩图后入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。它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,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,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,禁海开放,西洋制品开始涌入,珐琅正是当时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,成为深受皇帝喜爱的御用“洋瓷”。据说著名的广州彩瓷,也是萌芽于早期广州珐琅的制作。

广州珐琅诞生及发展

康熙开海后,东西方交流日臻兴盛。广州,这座华南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,更成为欧洲各类新奇舶来品及西方科技、文化进入中国的首站。凭借地利之便和传教士的推动,广州引入欧洲的画珐琅技术,融中西文化与工艺技术于一炉,发展出了全新的岭南工艺名品——广州珐琅。

广州珐琅也称洋瓷,简称广珐琅。广珐琅是十八世纪以来,最具岭南特色的重要工艺品之一。有清一代,其曾广销欧美、东南亚和印度等伊斯兰世界,并进贡清廷,兼及国内市场。在中国画珐琅的创烧与发展过程中,广州在地域、人才、技术及原料等方面,始终较宫廷占一定优势;在工艺与装饰方面,也往往得领风气之先。其创始之初的艺术水平,即臻于清代巅峰,精品更可与宫廷画珐琅比肩。十八世纪中期,粤海关开始大量承做供御画珐琅器,并借鉴西洋技术,推陈出新,发展出中国的透明珐琅工艺。

广珐琅的成功创烧,不仅引发了广东最负盛名的广彩的产生及在西方的广为流行,而且对宫廷画珐琅的成功烧制及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发展,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,深刻改变了清代陶瓷的总体风貌,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,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。

康熙开海与十三行贸易

康熙二十三年(1683),海禁解除。得益于地利之便及粤海关的行商管理体制,广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,“沿明之习”、由官方管理的十三行贸易盛况空前。屈大均《广州竹枝词》中:“洋船争出是官商,十字门开向二洋。五丝八丝广缎好,银钱堆满十三行”的记载,即是对广州贸易盛况最真实的写照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清廷指定广州“一口通商”,奠定了广州对外贸易第一大港的地位,影响持续到道光末年。广珐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,应运而生,日臻兴盛,最终成为行销海内外的岭南工艺名品。

广州画珐琅工艺流程

画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、铅丹、硼砂、长石、石英等原料按适当比例混合,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,经焙烧、磨碎,制成粉末状彩料后,依各类画珐琅工艺的要求,绘于不同质地器物胎体上,再经烘烧而成的珐琅制品。依器物胎质不同,可分玻璃胎、瓷胎、紫砂胎、金属胎画珐琅等品种。

①制作铜胎:按照设计图像尺寸打造铜制胎体。

②烧白釉:在铜胎上涂施一层白色珐琅釉,入炉烧结后,使其表面平滑。

③描绘图案:按照设计线稿,运用黑色珐琅彩点在器表、精细勾勒;再将产品置入炉中经750~800℃烧制,取出冷却后,再清洗产品表面的氧化物。

④依次上色:按照设计色样,按各色的珐琅彩料的熔融温度区别,分别绘制图案、再经焙烧凝固。